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作物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及作物育种的理论、方法与技术的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专业,隶属于农学学科门类,是作物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是植物生命科学研究中最活跃的学科专业,许多重要农作物抗病、抗逆、优质、高产基因的定位、克隆及转基因作物的培育成功,在世界农业史上已掀起了另一场绿色革命,其研究结果已取得了许多重大的科技成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十一届三次会议开幕时,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特别指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实施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表明国家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高度重视,显示出本专业在整个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专业将从国家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植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创新与利用、植物分子生物技术、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作物育种新技术及作物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入手,培养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能力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使本专业成为推动我国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硕士学位点于2000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建立,2002年开始招生,截止2011年7月,已招收了10届共36名硕士研究生,其中已毕业了7届共23名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中有2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1人获自治区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现有在读硕士生13名。
经多年建设,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已形成了一批由10余名教授、副教授、讲师和青年博士为主体的、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学术梯队,其中有教授5人,研究员2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8人。现有硕士生导师6人,其中教授4人,研究员2人;导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2人,硕士学位者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入选者1人,自治区“313”人才工程人选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2人,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者1人。本专业教师“十五”以来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等科研课题20余项,获自治区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已选育出水稻新品种6个,小麦新品种4个。近3年已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45篇;主编和参编著作3部。
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将结合宁夏生产实际,从细胞遗传学、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作物育种学、良种繁育学、植物生物技术等方面,深入探索作物遗传变异的原因及物质基础,研究作物遗传新理论;研究植物新品种选育和良种繁育的新方法、新技术,通过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使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相结合,服务于现代农业生产。目前本学位点拥有4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以小麦、水稻、中药材等宁夏特色优势植物为材料,研究植物资源性状的主要遗传规律,掌握植物资源性状的遗传方式,并对植物遗传资源进行创新与利用,为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达到高产、优质的目的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方向以宁夏栽培作物小麦、水稻、大豆等为对象,对现有的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在掌握种质资源特性的基础上,针对宁夏农业生产的现状,利用常规育种方法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选育优质、高产、特异的作物新品种。
本研究方向主要以宁夏主栽作物水稻为对象,研究水稻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气候条件及生理生化基础,研究水稻的抗逆性及抗病虫性,为培育优质、高产、多抗性水稻提供理论基础。
本研究方向主要利用辐射诱变、激光诱变、航天诱变等育种新技术,创造丰富的遗传变异,以细胞与组织培养、体细胞杂交与转基因等现代育种新技术为手段,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及其特点,提高诱变效率,培育优质、高产、高效与多抗的农作物新品种。